close

你們知道嗎?肉骨茶這個名字是從馬來西亞傳來的,馬來語的發音叫做「BAK-KUT-TEH」這個名字,我就覺得超級親切,就像我們臺灣的小吃一樣!說起來,這「TEH」的發音,很像閩南語的「茶」。

這道菜不只是一道菜,它還代表了許多歷史和故事。像是潮州胡椒風味的白派肉骨茶,或是福建的黑派肉骨茶,都是由中國南方的移民帶到馬來西亞後,發揚光大的美食喔!

許多觀光客到大馬都特地品嚐那香香的肉骨茶。尤其帶有一點胡椒味,真的很下飯,

尤其當地人超級愛那個帶有藥香和肉香的湯,喝起來真的是一口接一口,根本停不下來啦!那麼,大家知道肉骨茶湯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?

肉骨茶的由來

新北肉骨茶火鍋真空包外送 》踏輕肉骨茶: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

 

肉骨茶,這道美食真的和它的背後故事緊緊相連,有時候,一道料理的起源可以講述好多好多的故事。

 

說起來,肉骨茶這道菜真的很有趣!想像一下大大的帶骨豬肉,經過長時間的熬煮,再加上滿滿的胡椒調味,香氣四溢~

尤其肉骨茶中一定要有胡椒這個神奇的調料,不止我愛,古人也超愛的!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印度,然後慢慢的被帶到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。

而且喔,馬來半島上的很多勞動力移民,他們發明了肉骨茶這道料理,主要就是要補充體力,真的超有歷史感的一道菜呢!

在家自己做肉骨茶的方法

所需食材 (供2-4人份)

  • 豬骨 300-500 克 (推薦使用黑毛豬,更有口感!)
  • 豬五花肉 300-500 克
  • 炸豆皮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  • 貢丸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  • 金針菇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  • 肉骨茶湯料一份
  • 水 300 毫升
  • 一顆整蒜頭
  • 小束香菜 (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)

調味品

  • 糖 (適量)
  • 鹽 (適量)
  • 白胡椒粉 (適量)
  • 醬油一大匙

肉骨茶製作三大步驟

肉骨茶製作步驟1.

新北肉骨茶火鍋真空包外送 》踏輕肉骨茶: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

在鍋中加入冷水,將豬骨和豬肉放入後開火。當水滾後,關火並取出肉材沖冷水,備用。​
請注意:開始煮煮之前請使用冷水哦!

肉骨茶製作步驟2.

新北肉骨茶火鍋真空包外送 》踏輕肉骨茶: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

在鍋中加入300毫升水、肉骨茶包、香菜和整蒜頭。當水滾後轉小火,慢煮約一小時。若使用電鍋,可直接燉煮一小時。

肉骨茶製作步驟3.

新北肉骨茶火鍋真空包外送 》踏輕肉骨茶: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

最後,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,像是貢丸、米血、豆皮和調味料,拌勻後再煮滾。熱騰騰的肉骨茶準備上桌,保證讓家人讚不絕口!

製作肉骨茶的偷吃步方法

簡單快速的美味—踏輕肉骨茶

新北肉骨茶火鍋真空包外送 》踏輕肉骨茶: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

踏輕肉骨茶是您追求效率與品質的首選。在現今忙碌的生活節奏中,許多人渴望能夠快速地準備出一道美味的佳肴。直接購買踏輕肉骨茶讓您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和準備材料,只需按照簡單的步驟,即可輕鬆烹煮出傳統的馬來西亞風味。

保存完整的傳統風味

儘管您不需要自行準備繁瑣的材料,但踏輕肉骨茶依然保留了那獨特且令人懷念的傳統風味。選用上等的香料和優質的肉材,每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旅行,帶您回到那滿桌家鄉菜的溫馨時光。

輕鬆製作,享受家庭時光

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準備食材和調味料,這意味著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與家人共度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您只需花費短暫的時間就可以製作出一道美味的料理,留下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的歡樂和溫馨。讓美食成為家人之間的紐帶,增強彼此的感情。

藝人推薦

食尚玩家也有特別報導踏輕肉骨茶喔

現代生活與肉骨茶的選擇:傳統製作與踏輕的便捷之道

在現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,每一分鐘都是金錢,每一刻都承載著我們的熱情與夢想。面對繁忙的日程,我們經常追求效率,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往往因為其繁瑣和耗時而被忽略。肉骨茶,這道深受喜愛的傳統料理,當然也不例外。

自己在家製作肉骨茶,確實帶有一種原始的滿足感。從選材到調味,每一步都體現了對家人和自己的愛。然而,這樣的烹飪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,而這兩者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寶貴。

而踏輕肉骨茶,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。它綜合了傳統的口味與現代的便捷,省去了調味和長時間熬煮的過程,但味道仍然不減當年。購買踏輕肉骨茶,不僅能讓我們在忙碌中迅速享受到這道美食,更代表著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時間,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。

總結來說,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選擇踏輕,都是對肉骨茶這道料理的一種愛。但在現代社會,效率和便利往往成為首選。踏輕肉骨茶,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口味的追求,同時也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,確實是現今最佳的選擇。

★遠東百貨-信義A13店★
📍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
📍營業時間:平日11:00-21:30/假日:11:00-22:00

線上購物網站:
https://donzdonz.com/COMPLEX/PEPPERDUCK

 

 

臺北正宗肉骨茶做法真空包外帶在我們的生活中,許多傳統美食都因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漸漸被邊緣化。然而,踏輕肉骨茶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,重新喚醒了我們對這道傳統料理的愛與回憶。

踏輕肉骨茶不僅僅是一包速食,它是對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詮釋。在包裝裡,每一粒香料、每一塊肉骨,都蘊藏著獨特的風味和故事。當熱水注入,那濃郁的香氣瞬間充斥整個空間,仿佛帶領我們回到過去,重新體驗那家的味道、那憶的溫度。板橋肉骨茶排骨湯料包推薦

而最重要的是,踏輕肉骨茶省去了繁瑣的製作過程,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享受到這道傳統美食。它滿足了我們對於效率和便利的追求,同時也不忘初心,堅持傳統的味道。臺南肉骨茶做法真空包外帶

所以,無論你是想快速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,還是渴望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,踏輕肉骨茶都是你的最佳選擇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,帶著踏輕,重新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味道,享受這份珍貴的時光。高雄肉骨茶火鍋料理包推薦

電影《失孤》觀后一感 文/茉莉清香 正是應了那句“皇天不負有心人”的古語,曾帥回家了,橋那邊就是久違重逢的家人,還有家鄉的人們。曾帥走在鐵索橋這端,和對面的毛雪松對視。這是自己和自己對話,這是童年和青年的對話,這是前世和今生的對話。曾帥是幸運的,夢里的,童年的,失去的,得到的,在鄉親簇擁中,再度圓滿。 對于雷澤寬而言,曾經是噩夢,眼前是美夢,自己還是在夢里。夢,何時醒,醒來有幸福,夢,不要醒,醒來是痛楚。摩托車,飄搖著旗,旗上是雷達的照片。雷叔,轟隆隆的遠去了。 曾帥,有了身份證,就是毛雪松。雷叔,不要放棄,你的雷達會有身份證的。 再次凝視電影海報,心仍被雷叔粗糙的皮膚和密密的胡茬扎痛。窗外陽光那么明媚,相信它總會照亮雷叔的心。憑著這份執念,這份真愛,滄海桑田間,愛會成全一切。 我看電影《雞毛信》 文/白煒航 中考結束一周之后,一天上午在家無事,我打開了久違的電視,中央臺第六頻道正在播電影《雞毛信》,開場前的解說詞一下引起了我的興趣。 為什么叫“雞毛信”呢?啊,原來是從前需要緊急傳送的信,在信封上粘上雞毛作為標志。電影中的主人公是兒童團的團長,名叫海娃,他接受了民兵中隊長(他父親)讓他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以后,拿著放羊鞭子趕著一群羊,就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征程。 好險啊!他剛一進山谷,迎面就來了一群日本鬼子兵。無法躲避,怎么辦呢?為了躲過敵人的搜查,確保雞毛信安全送到八路軍負責人手中,海娃把雞毛信綁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。就這樣渡過了一關。 可是麻煩的事又來了。鬼子兵想搶海娃的羊群,以便他們殺羊美餐,硬是讓海娃趕著羊隨他們走。海娃裝著順從的樣子,隨他們走了。晚上歇在一個村莊,鬼子兵橫七豎八地躺在一個大房間,把海娃堵在中間,門口還有崗哨。夜深了,萬籟俱寂,月光輕柔,可是海娃的心一點也不平靜。信還沒有送到,怎么辦呢?海娃趁鬼子睡熟的時候,輕輕地、一步一步地挪動,滿頭大汗也顧不得擦,終于逃出了鬼子的魔掌。 此后,又經過幾番曲折和跋涉,克服了重重困難,最后,終于把信送到了八路軍張連長手中。這樣,按照雞毛信中作戰的時間、路線,八路軍與民兵一舉炸毀了鬼子的炮樓,奪回了被敵人搶走的糧食、物資,還活捉了鬼子的頭頭“貓眼司令”,為百姓除了害。 海娃真是堅強勇敢、有勇有謀。 海娃只有十二歲,他是個放羊娃,為什么敢于和鬼子斗爭,完成傳遞雞毛信的艱巨任務呢?因為海娃親眼看到日本鬼子多次在村中燒殺、搶劫,許多老百姓慘遭殺害。海娃懂得,只有和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一起奮起反抗,和敵人斗爭,趕走日寇,才能過上和平的日子。 今天,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,絕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,也絕不能讓歷史重演。 我們要珍惜和平,反對侵略,反對戰爭。 而我要努力學習,學好本領,為中華民族的振興效力。 難忘抗戰老電影 文/劉小兵 上世紀七十年代,那是個個物質生活單調、貧乏的年代,看電影就成了我們兒時最快樂的事情。 在眾多的影片中,我最喜歡看戰斗片,尤其對《小兵張嘎》、《平原游擊隊》、《鐵道游擊隊》、《地道戰》、《地雷戰》等抗日電影喜愛有加。看著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電影,熱血沸騰中眾多英雄的形象就久久銘刻在心頭。頑皮聰穎的嘎子,槍法神勇的李向陽、指揮若定的劉正、英勇無畏的高老忠、機智勇敢的趙虎,一個個高大的形象,漸漸在我幼小的心田樹起了不倒的豐碑。記得第一次看《小兵張嘎》是在半夜時分,那晚,剛入酣夢中,突被父親搖醒,說是放映車已到了,準備放一部戰斗片。聽說有戰斗片看,我立馬從熱乎乎的被窩里鉆了出來,搬著小凳就跟隨父母到了操場。隨著影片的放映,我記住了嘎子這個小英難的名字,對他睿智巧妙地與日本鬼子周旋,在戰斗中一天天成熟壯大的英雄壯舉,充滿了敬佩。以至于電影散場后,我還和幾個小伙伴偷偷搭上放映車,到了下一個村子,又看了一遍才罷休。 這些抗戰影片看得多了,心中漸漸就升起一股向往之情。總渴望長大后,也能像這些英雄們一樣,奮戰在沙場,成為保家衛國的鋼鐵戰士。于是,小伙伴就相約走回家門,一方扮成英武的八路軍、游擊隊,一方則扮成可惡的日本鬼子,在場院里打打殺殺的,激烈的“拼殺”場面,常常引得大人們駐足觀看。在大人們的喝彩聲中,我們用父母黃軍衣扮成“八路軍”的這一方,總能機智勇敢地殲滅另一方的“日本鬼子”,讓院子里的男女老幼都大快人心。這些抗戰影片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。原本我身體單薄,膽兒也小,但自從迷上嘎子,成了影片中嘎子的鐵桿粉絲后,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,就在我身上得到了鮮明的印證。以往,我不會游泳,更不敢爬樹。為了向英難看齊,我一咬牙,一改往日的孱弱,不僅學會了游泳,也敢于爬樹了。因為向往嘎子充滿智慧的形象,我也一改往日的懶散,在學習上更加用功了。最終,在小升初的考試中,我不負眾望,以全年級第一的成績,向我心目中崇敬的英難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 除了癡迷于抗日電影,對由這些電影改編成的小人書,我也情有獨鐘。有些抗日電影是我從沒看到過的,而這些小人書卻用生動的鏡頭,樸實的語言,再現了當年中國軍民抗日的烽火歲月,這多少彌補了我不能到現場觀看電影的遺憾。那時,每每借來一本抗日電影小人書,我都會如獲至寶,常常沉醉在故事情節里,被英難們的英勇事跡深深感動著。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,當年迷戀抗日電影以及品味抗日小人書的經年往事,常常浮現在眼前,激勵著我奮發向上,用力攀登著人生向上的臺階。 趕著驢車放電影 文/江志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我年幼。記憶最深的,就是跟二叔到各個村里放電影。當時,農村還未改革開放,露天電影無疑是鄉間最時興的娛樂活動。尤其是三伏天的晚上,露天電影既娛樂又消夏,留下數不盡的念想。 二叔當時只有三十歲,是鎮里的電影放映員。全鎮九個自然村,每隔幾天就有村干部來家找二叔,商量放電影的事。二叔心眼實,不擺架子,拿起本子,為他們安排好放映日程。 對于幼小的我來說,二叔到鄰村放電影,是我最幸福最快樂的事。當時,家里喂了一頭驢,有一駕簡易板車。天未黑,二叔已將驢子套好,拖著放映設備,還有我,鞭子一甩,驢子邁開輕快的步子,甩著長長的尾巴,踏著鄉間的青石板小路,朝目的地而去。還未到達,早有一群男男女女迎上來,拉著二叔打聽晚上放什么電影。二叔笑而不答。于是,他們不依不饒。同時,從口袋里拿出瓜子、花生、炒黃豆之類的零食,塞入我的口袋。待打聽到晚上的電影內容時,瞬間炸了鍋,奔走相告。 到達放映地,一幫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主動來幫忙。二叔先把我抱下板車,然后將設備卸下,開始放映前的準備。當年的放映設備,是一套長江F16型的16毫米放映機,裝在一個長方形的鐵箱子里,箱子很重,需兩人合力才能搬下車。由于人手多,設備很快擺好,調好。銀幕的四個角,用線系緊了,分四個方向固定牢。 做完這一切,村人們早已圍了里三層外三層。來得早的,搬了板凳占據了幕布正前方最有利的觀影位置。來得稍晚一些的,稍稍靠后邊。來得最晚的,想擠都擠不進去,只得踮著腳尖站在最后面。整個放映現場,人山人海,熱鬧非凡。 我呢,則坐在二叔身邊的長凳上,占據著獨一無二的好位置。四周有不少的同齡孩子,紛紛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。盡管對二叔放映的電影內容早已熟悉,但我依然樂此不疲,《英雄兒女》《地雷戰》《地道戰》等老的膠片電影,不知看了多少遍,無數的臺詞,無數的場景,還有放映機發出的“嗒嗒嗒”的聲響,映入腦海里,至今記憶猶新。 不知何時,片尾曲響起,電影結束,人們如潮般離場。現場一片靜悄悄,只剩下二叔和我,還有驢子,板車。二叔將設備收好,又把熟睡中的我抱入懷中,輕甩鞭子,回村去也。偶爾,我睜開眼,只見天上掛著一輪白白胖胖的月亮,照著驢子,照著二叔,照著我,照著鄉間的小路……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大人們終于將網中的鳥兒全部擰斷脖子抓了出來,李大爺這一次拋網,鳥兒裝了半籮筐,沒有一百只,也有八九十只。 抓鳥過程中的叫聲,將工房一帶的鳥兒,一群群嚇的飛向遠處,也許到別的生產隊工房找吃的了,不知別的生產隊有沒有捕鳥的人。 捕鳥結束,大人抬著籮筐往牛房走。李大爺看似平淡無奇的拋了一次網,其實當中暗含很多技巧,拋網往斜上方拋,腰部力道與手臂上的力道既要協同,又到拿捏到位,不是象平時拋魚那么容易的,為了捕鳥,李大爺平時沒少在草堆上練過,這是我長大后才知曉的。 回到牛房,大人們又忙著進一步收拾鳥兒(收拾鳥兒的過程過于血腥,這里就不詳述了),半籮筐鳥兒最后變成滿滿一籮筐的羽毛。 當大人們將所有的鳥兒都收拾好后,甚至我都知道,他們會將鳥肉紅燒,油炸,還要做一碗餃子餡,包餃子吃。我當時在旁邊聽著,心里真的好想吃,好想吃。可惜的是母親下工了,過來接我回家,我賴在牛房里不想走,說是牛房里暖和,實則是想留下來能否有機會嘗一口鳥肉的滋味。 另外幾個小伙伴的媽媽也過來叫其回家,有兩個小伙伴說是肚子不餓,晚上不用吃晚飯,就想在李大爺的大床上睡,我聽他們這一說,我也不想回家,晚飯更不用吃,因為我懷里還有一小塊豆餅呢,我正想張口對母親說。 “你們這些皮猴子,白天就知道瘋皮,晚上沒準要尿床,不行,不行,都給我回家去” 李大爺粗大的嗓門直接拒絕了那倆個小伙伴,想在牛房李大爺床上睡覺的心思斷了。我一聽,當然不敢向母親吱聲了,只能悻悻的跟著母親回家,還好,我收獲了一塊豆餅,沒有空手而歸。 我偷吃豆餅,懷中藏著一小塊豆餅,并不敢告訴母親,害怕母親不同意我的行為或者擔心被隊長知道扣工分,以后不允許我來工房玩。其實,因為父親是大隊的會計,我們的生產隊長還是給我父親面子的,在我后來的印象中沒怎么刁難我們家。 在后來的幾年的冬天中,我都成功的和幾個小伙伴以幫助李大爺照看牛為借口,在李大爺的大床上總要睡上幾晚,然后夜里悄悄偷吃豆餅(請參見我另一篇文章《那年那月那個看牛老人》),我們在牛房偷吃豆餅,我們幾個小伙伴都鐵了心的守口如瓶,再沒有別的孩子知道了。 回到家里,我找出家中小鐵錘,悄悄將豆餅敲成若干小塊,用小姐姐的舊作業本上的紙包好,塞到土墻的貯物洞中,留待自己慢慢品嘗。我并不自私,拿出一個小碎塊,塞給在火堂后邊燒火邊烘火的小姐姐,并囑咐她不要聲張。小姐姐平常搞到零食帶我吃,我當然不能忘了她,以后小姐姐有零食更不會忘了我,這個人情我曉得做。 晚飯是稀粥,我破天荒的要吃稀的帶湯的,以前吃粥我都要吃稠粥,實是豆餅吃多了,渇的很。 “乖乖,匣子今兒個肯定皮瘋得了,現在才知道口渇了,要喝粥湯了,粥湯喝多了晚上尿床的” 父親見我一個勁的吹著粥湯,并不停的喝著,在一旁笑著說道。 “么得事,么得事,我大孫子今晚靠我睡了” 奶奶及時在旁邊說道。 奶奶這一說,我頓時有點小激動。其時我晚上睡覺,和父母親睡一床,母親單獨在床里面為我放置了一個被窩。 平常晚上洗完腳,母親就抱著我,脫了棉衣,將我塞入被窩,被子四周塞的嚴嚴實實,做到保暖。但是冬天那個冷被窩,是我最不想鉆的,冰冷,睡上一夜,腳頭都不暖和。 當時沒有熱水袋,連電都沒有,更別談電熱毯空調了。我所處的江淮地區,冬天沒有熱炕,沒有制暖設備,當地不產煤,取暖的煤爐也沒有。冬天里取暖,一是做飯時,在火堂處烘一會;二是睡覺的房間墻角,用土磯圍造一個火坑,做飯時用的柴禾灰燼掏出倒入火坑,或者火坑里用麥衣生悶火暗燃,來取暖。有的人家用鐵制臉盆當作火盆擱床前取暖。 總之,當時的農村取暖,屋內總有些許煙,溫度比屋外稍為高一些,只有圍坐在火坑邊,才能感覺到暖和。所以,我冬天白天若不出去玩,就坐在火坑邊烘烘。火坑是沒有明火的,麥衣耐燃,但也要添加。我們圍坐在火坑邊,要是有紅薯和花生在火燼上烤烤,那是最快樂最享受的一件事。 不管火坑還是火盆,只能給屋中增加了幾度,溫度沒有高到讓你脫棉衣。所以,晚上睡覺前的被窩,依然冰涼。 奶奶讓我和她一起睡,不但有焐好的熱被窩,還有一個暖被窩的工具,裝熱水的鹽水瓶。 奶奶在我記世的印象中,一直體弱多病,經常性喝中藥,我和小姐姐也經常在室外,兩塊土磯間隔放著,藥罐往上一擱,下面生火熬藥,內心是燒火玩為主,熬藥為輔。 奶奶偶爾有一次,醫生上門掛水,有了一個鹽水瓶。鹽水瓶差不多能裝二斤水,瓶塞很奇特,不但塞的緊,還帶一層包皮,加固了瓶塞的防脫落。 鹽水瓶裝開水,不會爆裂,其它的玻璃瓶裝開水很容易就爆裂,經過實踐,鹽水瓶裝開水暖被窩,是當時最實用最安全的工具。但是當時的農村,能有鹽水瓶暖被窩是很少很少的,人們身體不好,首先就是喝中藥,其次是打針,很少掛水,因為掛水價格貴。 奶奶有鹽水瓶暖被窩,我曾想將鹽水瓶占為己有,但母親會對我說,奶奶年齡大了,又體弱多病,更需要鹽水瓶暖被窩暖身子,我就似懂非懂的明白了道理,盡管奶奶有時還喊我將鹽水瓶拿來暖被窩,我都沒有要,倒是很想和奶奶蹭一個被窩筒。 爺爺奶奶住的西廂房中也有火坑,奶奶幫我脫掉棉襖棉褲,緊靠著火坑洗腳。那時的冬天人們洗腳,并不是單純的洗腳,而是要通過熱水洗腳泡腳來驅寒促暖,可是我們小孩子的腳經不住燙,稍為在洗腳盆里晃蕩幾下就不洗了。 奶奶將我棉襖袖口和棉褲的褲口,放下來擱火坑上的一個鐵絲做的烘架上烤,以前小孩子穿的棉襖棉褲袖口和褲口通常比較長,有的是哥哥穿過的傳給弟弟穿,或姐姐傳給妹妹穿;有的是故意做長一點,我是父母唯一的男孩,我的棉襖棉褲就做的長,至少讓我穿三年,長了怎么辦,就卷起來。在雪地里玩耍,卷起的袖口褲口也會浸濕,晚上就利用火坑烘干。 洗完腳我就趕緊鉆進被窩,被窩里果然被鹽水瓶焐的熱乎乎的,奶奶可能怕鹽水瓶燙著我,用一只襪子套著鹽水瓶。我把鹽水瓶抱在懷里,甭提有多熱乎了,心里美滋滋的,這樣的享受說給別的小伙伴聽,可是讓人羨慕的。 晚上睡覺前,奶奶將掛在墻上的油燈,用納鞋底的長錐子,將燈芯拔到最小,昏黃的豆子般大的燈光下,屋內還是能隱約看清的,夜里大人需要給火坑加些麥衣。 睡覺時奶奶總是摟著我睡,胳膊從我的脖頸下穿過,我也喜歡把奶奶胳膊當枕頭。 興許是白天玩的太累了,我會很快就睡著了。 朦朧中,感覺到爺爺布滿老繭的腳伸進我和奶奶之間,老繭劃我肚皮,將我劃醒了,然后在奶奶的嘀咕聲中,爺爺的腿被揪到一邊去了。 又在朦朧中我睜開眼,感覺嘴角流的凈是口水,浸濕了奶奶的襯衣,奶奶及時的拿出干毛巾,將我的口水擦干,并小聲嘀咕道:“乖乖,我大孫子要換牙了”。 又一次朦朧中醒來,這次很著急,跪在被窩里,嘴里嚷著:“我要尿尿,我要尿尿”,一只手捏著自己的雀雀。 “老頭子,尿壺,快點,尿壺” 奶奶急促的聲音,很快,尿壺口就遞到我身下,然后就是哧哧的尿尿聲。 爺爺床頭下有個尿壺,我尿尿不用下床,這也是我冬天喜歡和爺爺奶奶睡覺的原因之一。 冬夜很漫長,我朦朧中要醒上幾次,可每次醒來,奶奶總能及時知道,感覺奶奶沒睡覺一樣,奶奶慈祥的面容總能出現在我朦朧的眼簾里…… 時光荏苒,年輪周而復始,我一年年長大,又一個五六年過去,我已長到十一二歲,成為一個少年。 幾年的時間里,我學會了釣魚,那條通往生產隊,兩邊是水塘的塘埂上,就是我釣魚的專用釣位,通常是西面的水塘釣一會,東面的水塘又釣一會,輪換著釣,什么魚都有,有時候東面釣魚西面放,魚從東面水塘釣上來,卻在空中脫了鉤,落到西面的水塘里。 我還學會了釣黃鱔,扣黃鱔;學會了游泳,一個猛子能扎出三十多米遠;學會了打彈弓,而且特別準,但是彈弓的威力小,只能嚇唬嚇唬鳥兒,由此也得罪了鳥兒。有一種全身黑色羽毛的鳥,尾巴剪刀形,其叫聲“喳住喳住”。我只要出門,就向轟炸機一樣,不時對我附沖轟炸,彈藥就是它的屎,我上學的全路程,有一半的里程被這種鳥兒轟炸,它的窩又高又小,一般筑在粗枝桿上,只因為我經常以它的窩為目標練習彈弓準頭,而得罪了它。 其次,我還跟附近的獵人學會了下套,下夾子,但是僅限于在本生產隊地盤上玩玩,總共收集了三五個舊夾子,只是試著玩玩,少有獵物。 我的所有愛好,歸納于一個字“皮”,是本生產隊皮的最全面的一個男孩子,但是皮有皮的好處,野外所有的野味都被我嘗個遍,當然家里人也跟著沾光,可惜慈祥又疼愛我的奶奶已離我而去,奶奶病重期間,我獵到最大的斑鳩燉湯,然后喂給奶奶喝,奶奶只能喝一兩口,就搖頭不喝了,然后就望著我笑,我永遠忘不了奶奶最后那看著我的慈祥的笑容…… 又一個冬天,同樣在一夜的大雪后,不用母親叫,我就早早起了床,吃過早飯,就迫不及待的出門行動。 村莊空地上,依然有一幫五六歲的孩子們在玩堆雪人,打雪仗,他們身上有我曾經的影子。 而我的興趣,我的目標是在野外的雪地里,這么一場大雪,正是攆野兔的好機會,豈能錯過? 這幾年年年跟著大人們雪地里攆野兔,合力攆到過野兔,也嘗過野兔肉的滋味,確實好吃,并喝過人生中第一次的酒,并且喝多了,睡了一夜加半天,但是,也學到了雪地里找野兔的經驗。 臃腫的棉褲我已不再穿,十一二歲的少年,火性正旺,穿上姐姐織的毛線褲就足夠了。 從自家草堆上繞幾根草繩,將膝蓋以下的褲腿全部纏上綁緊,就象電影里八路軍的綁腿一樣。 拿上一根平時就常玩的兩米長的細木棍出發了。 走到村前,我一個忽哨,很快就出來幾個差不多大的男孩,幾乎是一樣的裝束,每人一根木棍或竹桿,匯到一起,向野外走去。不言自明,我們要去野外攆雪兔子,我們一般大的幾個男孩,想自成一派攆野兔,不想再跟在大人身后了。 看我們幾人拿著棍桿走向野外,堆雪人打雪仗的小男孩們也跟在后面,到了村頭也不得不駐足觀望,眼里對我們滿是崇拜和羨慕,一如我當年的眼神,而我,已成為能在雪地里奔跑,攆野兔的少年了。 雪下的越厚,越利于找野兔,也利于攆野兔,因為野兔會陷進雪地里,跑不快。 搜尋野兔的地方,通常是農村菜園附近,種有莊稼的田溝中間,比如冬小麥的田地里。野兔藏在這些地方,主要方便自己覓食,一場大雪后,即使天放晴,也要三五日才會融化掉,野兔需要就近能獲得吃食。 “兔子不吃窩邊草”,是需要窩邊草隱蔽遮掩,但是在雪地里,兔子吃的就是窩邊草,大雪覆蓋下,窩邊的麥苗會被啃的光光的,農民們對野兔沒有好感,只是對它的肉有好感。 野兔藏身在雪下,它當然需要透氣,喘氣,雪在覆蓋過程中,被其喘氣自然融化成一個透氣孔,葡萄般大,黑洞洞的,野兔在下面長久的呼氣,呼出的氣使孔洞口有點黃濁,于是我們的目光就在雪地里搜尋這樣的孔洞。 野兔在大雪覆蓋的環境下,一般不輕易挪窩,它也怕在雪地里留下腳印和氣味。獾子,黃鼠狼,野貓,包括農村的土狗,都是兔子的天敵。 我們幾個小伙伴,都有過兩年雪地里搜尋野兔的經驗,幾個人間隔五六米遠,形成一排向前推進,在每塊長有莊稼的地里搜尋,搜尋中盡量不說話,野兔對人聲很警覺,一旦發現類似藏野兔的孔洞,發現者就停下腳步,然后打手勢,大家就握好棍桿謹慎的圍上去。 潔白無瑕的雪地里,很容易就能看到黑黑的小孔洞,我們減輕腳步,不再言語,悄悄走到近前。 孔洞口黃濁的印痕清析可見,里面定藏著野兔無疑,于是我們幾個使了一個眼色,同時舉起手中木掍,使勁砸向孔洞處。 誰知還沒等我們棍子落下,雪塊猛然間迸射,一個灰色的身影破雪而出,棍子砸下后,那灰色的身影已在三米外。 “打兔子,打兔子~” 我們氣惱的大聲疾呼,邊喊邊追。 原來狡猾的野兔在孔洞后面,將我們無聲的舉動窺視的一清二楚,我們的棍子落下時,它早已逃走了…… 野兔在雪地里拼命的奔逃,我們幾個就在后面撒開腿猛追,幾人各憑能力體力,也是施展自己速度的時候,緊緊的攆在野兔身后。 盡管雪很厚,但是這只野兔腿很長,比較大,應該達到頂級大野兔了。 獵人們有句俗話:“雞不過三,兔不過五”。意思是野雞再大,不會超過三斤,野兔再重,不會超過五斤。 這只較大野兔,肯定是只老兔了,怪不得如此狡猾又能跑,看似在雪地里腿都陷沒了,但是一跳躍就是兩三米,依然被我們快很多,我屬于跑的比較快了,也漸漸與野兔越拉越遠。 我們幾個在雪地里造成的聲勢,已引起不遠處另一拔攆野兔人的注意,也快速向我們靠攏,野兔一旦逃脫,失去蹤影,大家就憑本事,追尋足跡了,誰再攆上就算誰的了。 雖然我們與野兔的距離越拉越遠,但是只要野兔還在雪地里奔逃,在我們視線里,我們就不擔心失去目標,野兔逃出一段距離后,以為甩開我們,會自以為是的鉆進雪地里藏身,我們就能很快追上來。現在就擔心野兔往墳地灌木叢里鉆,往村莊竹林里鉆。一旦野兔逃入這些地方,你連腳印都很難分辨,狡猾的老兔子會在里面跑圈,擺下迷蹤步后,才藏身,你很難再找見。 奔逃的野兔眼見遠處又有一幫人大聲呟喝著圍過來,我們也一邊追一邊呟喝,感覺到處是呟喝聲,饒是老兔子,也被呟喝聲嚇得心慌意亂,我眼看野兔消失在田邊的走水溝里。走水溝在冬季基本上是干旱的,沒有水。 野兔消失的地方我看在眼里,在循著雪地上明顯的足跡,我們很快追到消失處。 消失的地方是一處涵管,有三米左右長度,涵管口被雪覆蓋的只留一絲縫隙,野兔從一邊鉆進去,明顯的鉆出一個缺口,涵管另一頭沒有足跡,野兔肯定在里面,這條涵管定是被這野兔藏身過,感覺它一路直奔這里,原以為這野兔慌不擇路了,現在看來我真是小看野兔了,野兔是有目的的奔向這里。 我們幾人簡單商量一下,五個人,我負責用木棍從進口處捅,其他四人在下口處放大距離圍著,木棍高舉,就算野兔猛然竄出,大家有反應機會,只要有一棍子砸到野兔,野兔就逃不了了。野兔的骨頭很輕,但是很脆,受外力打擊,很容易折斷。 我將木棍伸進涵管,邊跺腳,邊呟喝,使勁的來回捅木棍。 沒捅幾下,我的手被撞開,一條灰色身影箭一般從我胳膊旁竄出,又從我的胳肘窩下逃走了。 “這狡猾兔遜子…”我暗罵一句,抽出木棍轉身就追。 下口的幾位伙伴可能一時沒有反應過來,我追出十來米,身后才跟來他們的怒喝聲…… 野兔折了一個方向,一開始是往南跑,南面已被另一拔人迎頭攔上,現在野兔向東跑,我們唯有在身后窮追不舍。 兩拔人,在開闊的雪地里,都能看得清奔跑的野兔,大家都朝野兔追去,呟喝聲引起村莊上的人們圍觀。我們當地的村莊星羅棋布,有兩三戶一莊,有七八戶一莊,也有獨戶單莊。其時農村人就是一個人多,一有大的動靜,一個莊傳一個莊,很快就被人們知道。 站在莊前的人們,看到了野兔也會呟喝幾聲,有的年輕人甚至拿上家伙什,準備攔截野兔,仿佛全民皆兵,野兔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海洋里。 野兔幾次想逃向農莊屋后的竹林,都被莊上的人呟喝著攔截回頭。由此,野兔不停的折返,雖在拼命奔逃,但是我們卻是漸漸拉近了距離。 野兔這次真有點慌不擇路了,不遠處有一處農家菜園,明顯有遮蔽物,野兔直奔菜園。可惜菜園有竹籬笆圍欄,野兔鉆了好幾次都沒能鉆過籬笆,興許是野兔沒有力氣跑了,加上后面我們的呟喝聲逼近,籬笆的一處長有幾簇露在雪外的枯草,野兔就一頭扎入草下面。 我在不遠處清楚的看到野兔扒動雪塊,鉆進去。 我氣喘吁吁的追到近前,已看到新扒開的雪坑,我停下腳步,叫其他追上來的伙伴呈扇形包圍,一面籬笆擋著,完美的包圍圈。 我們一步步逼近,近到兩米,看到了野兔濕漉漉的身子,伏在泥土混雜的雪坑里,野兔瞇著眼睛,一動也不動,自以為我們發現不了,這是野兔最自以為是的,聰明過頭的做法,人們在菜地里,能踩上野兔,就是這個原因,此野兔跑不動了,也想來這招。 我們看的清楚,不由分說,舉起棍棒,一起砸了下去…… 結果不用說,這場追逐了幾個村莊的攆兔子戰事算是結束了。 我們五個人,輪流拎著野兔往回走,第一次獵到了屬于我們幾個的戰利品,那種高興,開心,又有點自豪的心情無法詮釋。 渾身濕透的野兔,拎在手中沉甸甸的,感覺能破了五斤的記錄,拿到我家,用稱一稱,四斤九兩,還真是沒有超過五斤。 接下來,由父親操刀收拾兔子,好多大人小孩知道我們攆了一只野兔,都趕來圍觀。 父親收拾好野兔,轉由母親撐勺,柴火灶大鍋,我們幾個小孩燒火,紅燒燜燉黃豆配野兔,幾乎燜了一鍋,午飯比平常晚了一個鐘頭才吃。 家中還留有幾個大人和幾個小孩,都是攆兔子小伙伴的家里人,十幾個人,分食了一鍋黃豆燉野兔,人人都嘗到了兔肉的滋味,也吃的開心。 冬天雪地里的野兔,是一年中肉感最好吃的時候。 有過一次成功攆到雪地里野兔的經驗,在后來下雪的日子里,我們這幾個小伙伴,總是能逮到野兔。我們的捕具不再是一根棍子了,我們會拿上家中罩小雞崽的竹筐,或者用一塊舊魚網,發現野兔的透氣孔后,直接將網,竹筐,扣在孔洞處,幾個人再撲上去,野兔基本上被我們活捉。 野兔急了還會咬人,我們抓住頸上皮毛,野兔就只能掙扎了…… 于是,整個冬天里,我們就盼望著下雪,下雪就能逮到野兔吃了。 一年又一年的過去,從少年成為青年,喜歡打野的我,早早就擁有了真家伙——土銃。打野的經歷,經驗,不亞于當地的老獵手。 直到又一年的冬天,一場大雪過后,小孩子玩堆雪人,打雪仗,大孩子們攆雪地里野兔,而我已經不屑一顧了,剎時,我也明白了,我那純真的兒時已經過去了…… 如今,更是幾十年過去了,我已人到中年,我依然住在農村,地還是那塊地,水塘還是那面水塘。變化的是村莊少了,人也少了,農村的人們也大都住上了樓房,卻是沒有了兒時滿村莊的人氣和歡聲笑語。 也許是我多愁善感,也許是我的戀鄉情結太重,幾十年來,我始終沒有遠離生我養我的地方,兒時的小伙伴們都各分東西,有的已在城市安家,很少象我一直住在農村的。 于是,每當我有空閑時,就會釣釣魚,摸摸蝦,徘徊在鄉間的田埂上,思緒卻在追憶曾經的一幕幕…… 兒時的冬天,冰冷的被窩,熱乎火坑,慈祥的奶奶,和藹的爺爺,辛勞的母親,忙碌的父親,看牛房的老人,嚴厲的隊長,父輩一代人,他們都幾乎離開了塵世,長眠在我腳下的這片鄉土。 若干年后,我也和他們一樣,融入到這片土地中去…… 但是余生還有,仍需待搏,祈愿農村不杇…… >>>更多美文:情感美文

湖里沒幾戶人家:爺爺奶奶家、北邊橋頭閘管所老姜家、靠近老姜家的老張家、南邊的老孫家。這四家都在大堤西邊。大堤東北還有開商店的老丁家。 湖里不像村里家家戶戶挨在一起,它空曠得很,大片大片的麥田與果園、瓜地把幾戶人家隔開。要是誰家炒菜發現沒有鹽,絕不會跑到鄰居家去借,因為鹽借來了,菜早煳在鍋里了。大家很少串門,要串門也是一律步行。 爺爺奶奶從什么時候搬到湖里住的,我記不清了。為什么要離開兒子們,單獨到這里安家,我也沒弄清楚,只知道住在湖里很寂靜舒心。 這片地方就我一個孩子,加上我跟姐姐是雙胞胎,很稀罕,所以誰見了我都想逗逗我,捏捏我。其實爺爺奶奶有五個兒子,一個女兒,每家都有個兒子。跟哥哥弟弟們比,我是“常客”。一年當中,有大半年時間住在那里。上學后,逢周末、寒暑假也一定去小住一段時間。按道理,爺爺奶奶應該寵著我、慣著我。可是,關于湖里的記憶最早的一件事卻是爺爺奶奶丟下我—— 這是后來我在奶奶笑笑哭哭的講述中隱約回憶起來的。 奶奶屋前有片果園。果園南邊,有塊瓜田。夏天的夜晚,暖風吹送著果香。蚊子也陶醉得有些欣欣然,它們哼唱著小曲,催我早早地入眠。 爺爺奶奶見我睡下了,心里矛盾不堪。他們計劃著夜里扛著鋤頭、鐵鍬去瓜田趕前來偷瓜的小野畜。近些天,不少西瓜都被這些無從審判的盜賊糟蹋得七零八落,有的四分五裂,有的內外貫通,有的瓜不熟蒂已落,一攤又一攤鮮紅的汁水滲入黃土中,讓人心驚,令人心疼。 “小孩他爺爺,你說怎么辦?”奶奶問。 “怎么辦?猛子睡了,就讓他睡吧。”爺爺答。 “那我們去看瓜,他夜里醒了見不著我們他不哭嗎?” “他哭,我們就聽到了,你立馬回來。” “把孩子一人丟在屋里,我怪放心不下的。”奶奶嘆口氣。 “那我們夜里出門時叫醒他。” 后來,不知怎么他們并沒有叫醒我,而是偷偷地出門了。 “后來,我醒來,見不著你們,我哭沒哭?”我問奶奶。 “我跟你爺爺沒聽到你哭。” “那我沒哭?” “你說你哭了。”奶奶眼睛瞇起來,看樣子她準備笑了。 “噢?” “你說你半夜醒了,找不著我們,急得直哭。后來,想出去找我們,偏偏門被我們鎖起來了,你恨我們不帶你出門,還干了件‘大膽事’。” “什么事?” “呵呵……”奶奶笑得合不攏嘴。 我隱約想起這件事來。 我半夜醒了,屋里黑洞洞、靜寂寂的。沒有爺爺帶著痰音的呼嚕聲,也沒有大貓有節奏的呼嚕聲。翻個身,也沒碰到奶奶。我心里慌了。一急滿身汗。我喊奶奶,奶奶不應,叫爺爺,爺爺不答。我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,心里害怕,就覺得他們不要我了。哭啊,哭啊……哭得要死沒人理睬,好像也覺得無趣了。可是,干什么呢? 一時想撒尿了。 我抹黑,從床上下來,腳踩到木板上,木板輕輕地彈起來。我摸索著往木板邊上移,碰到爺爺的鞋子。爺爺鞋子還在! 這回,我心里有點底了。爺爺奶奶并沒有拋棄我,一定是有事出門了。我下了木板,趿上自己的拖鞋。慢慢探路,用腳尖觸尿罐兒。半天也沒尿罐兒的影兒,我急得東踢西跺。怎么辦呢,壯著膽子,開門出去尿吧。可門在外面被鎖起來啦,根本就打不開。我便像熱鍋上螞蟻一樣團團轉……可是,人不能被尿憋死!最后,我將尿撒在門后。然后,心里帶著一種報復的快感,爬到床上繼續睡覺! “第二天你醒了,我們問你門板上濕漉漉一片,怎么回事?你理直氣壯地說是你尿的。爺爺問你為什么尿門上。你氣呼呼地說‘我總不能尿床上吧!’” 奶奶笑得前仰后合了。 我正尷尬地撓頭,不知如何是好。奶奶止住笑,抓起我的手,眼睛一下子濕潤起來,說:“我跟你爺爺,又是后悔,又是心疼。打那以后,再也不把你一人丟家里了。” >>>更多美文:情感日志

RR11DD45CEF55WEFE


新北乾肉骨茶外帶
嘉義肉骨茶做法推薦 》踏輕之旅:跟隨肉骨茶的腳步探索美食世界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66ynmyd 的頭像
    s66ynmyd

    楊凱發的推薦評比清單

    s66ynm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